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3中考语文备考:期末试卷14(九上) | ||||||||||||||
内容 |
一、知识与积累(16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拮据(jù) 强聒(guō)不舍(停) 吹毛求疵(cī缺点;毛病) B. 拖累(lěi) 锲(qiè雕刻)而不舍 心无旁骛(wù追求) C. 解剖(pōu) 怒不可遏(è用力掐住) 前仆(pú 向前跌倒)后继 D. 模式(mú) 重蹈覆辙(踩;践踏) 恪尽职守(kè 谨慎而恭敬)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 凭吊 迟疑不绝 今非夕比 B. 繁衍 煞白 无与伦比 豁然贯通 C. 悬虚 亵渎 袖手旁观 孤军愤战 D. 抽噎 辨护 断章取意 郑重其事 3. 下列文言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箪食壶浆(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篮)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死亡) B. 恃才放旷(依仗) 秦王色挠(屈服) C.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扩充) 以头抢地耳(撞) D. 比至陈(等到) 斟酌损益(除去) 4.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语境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不二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B. 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桑梓:宅旁栽种的桑树、梓树。 C. 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D. 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是成诗,我们的笔墨也不应该传到外面去。 笔墨:指文学作品。 5. 根据语境,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执著的故事不老——愚公移山,夸父逐日,________;执著的人物不朽——闻鸡起舞的祖逖,__________的勾践,面壁静修的达摩。执著是__________,是___________,是一支永无休止的进行曲。 A. 守株待兔 卧薪尝胆 坚持不懈 坚韧不拔 B. 精卫填海 悬梁刺股 一丝不苟 锲而不舍 C. 守株待兔 悬梁刺股 一丝不苟 坚韧不拔 D. 精卫填海 卧薪尝胆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6.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下,都不能使他低头。(删去“在”和“下”) B. 经过医生的诊治,他的病终于恢复了。(将“恢复”改为“治好”) C. 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见解都很丰富。(删去“和见解都”) D. 听说学校要成立语文小组,我们班长他首先第一个报了名。(删去“听说”和“他”) 7. 下列作品、作家、国籍、朝代和出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进中举》——吴敬梓——清朝——《儒林外史》 B.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羊脂球》 C. 《故乡》——鲁迅——现代——《朝花夕拾》 D. 《陈涉世家》——司马迁——西汉——《史记》 8. 下列关联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从我们现在的观点来说,___________要把吴汉的故事编成戏剧,________不必要完全照《后汉书》记载的史实,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__________也不应该捏造情节,胡乱编出像《吴汉杀妻》这样的剧本。 A. 尽管 也 那么 B. 如果 就 而且 C. 假若 虽然 但是 D. 因为 所以 而且 二、理解与背诵(8分) 按照各小题要求,工整地写出原诗句或文段(一格一字) 9. 写出温庭筠在《望江南》中借景物描写表现主人公失望、痛苦与孤独的语句(1分) 10. 在《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思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一句是(2分) 11. 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盼望朝廷重新起用自己的语句是(1分) 12. 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辛弃疾表现自己最高理想的语句是(1分) ? ![]() ? 14. 请写出《出师表》中作者自己陈述的“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的语句(2分) 附加题:(10分,每小题1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拾此充饥肠。《观刈表》 2. 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夜》 3. 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5. 燕子来时新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6. 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8. 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9.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坡羊·骊山怀古》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仗你抬声价。《朝天子·咏喇叭》 三、阅读与理解(30分)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①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5. 下列词语中“置”字的意思,与选文中的“置人所罾鱼腹中”的“置”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漠然置之 B. 置身事外 C. 置之不理 D. 投资置业 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 广故数言欲亡——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C.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D. 将军身被坚执锐——同舍生皆被绮绣 17.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等死,死国可乎?(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选段①中说“失期,法皆斩”,而选段②中却又说“藉第令毋斩”,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一下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善意 (1)搬新家后,黄昏将近时我喜欢倚在阳台上,看街道上人群熙攘,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即将归家的松弛和喜悦。 (2)很是偶然地看到对面阳台上的目光,干净剔透,有些许寂寞掺杂,像年幼的鸟儿,落单在荒原,找不到将要飞去的方向。 (3)那双眼睛刚能露在阳台的玻璃上,如果她努力跳了一下,那一定是楼下的孩子们发出了快乐的叫喊,她想看清自己不曾拥有的欢乐,跳完之后,她的嘴角会微微上扬,眼神飞快跌回寂寞。她的眼睛让我的心颤了一下,那种眼神不是她该拥有的,她那么小,看上去不过五岁左右的样子。 (4)我与小女孩的目光相遇,她先是怔怔地看我,我把手竖在耳朵上,做个小白兔蹦跳的姿势,她的眼睛笑了,像雨后的花瓣,璀璨明媚。我趴在阳台上和她对望,彼此隔了些距离,说话很费力,我就用手势逗她玩,她看着我静静地笑,看得出她的手势表达不是很好,总是一伸手,又羞涩地缩了回去。 (5)后来,她母亲到了阳台上,大约是叫她进去吃晚饭,我冲她扬了扬手,表示再见,她别着小小的脑袋恋恋地望着,忽然地扬起了手,向我表示再见,虽然她的手被妈妈飞快地捉了回去,可是,我还是看见了她没有拇指的右手。 (6)我的心,忽然疼了一下,手就那么扬着,久久地没有收回。 (7)对面阳台的门砰地关上,隔着玻璃,还是能看到她母亲冷漠、倔强的脸色。我腾地明白了许多…… (8)从那以后,我总忍不住想去看对面阳台上的眼神。黄昏时,面目冷漠的母亲总是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目不斜视地穿过住宅小区的花圃,遇到相熟的街坊,亦不肯停下来打招呼,拽着对街上的热闹无限留恋的女儿上楼,然后,小女孩的眼睛便出现在对面阳台上。 (9)看见我时,小女孩依旧会顽皮地做个鬼脸,我的心怅怅的,她总会长大的,总要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雨,那时,她的自尊还能像在母亲的保护下那样倔强站立么? (10)周末,女儿潇潇从寄宿幼儿园回来,我带她去海边,远远看见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在离人群较远的沙滩上玩。我忽然有点冲动:“潇潇,想不想交个新朋友?你看,那位小朋友就住在我们家对面,很可爱的。但是,小朋友的右手没有拇指,做朋友时,不能盯着她的右手看,也不能表示好奇。”潇潇很奇怪,问:“为什么?” (11)“因为小朋友没有拇指已经很伤心了,或许在很久以前丢掉拇指的事她已经忘了,伤心也成为过去了,问她,等于提醒她记起丢了拇指的事,她会很伤心的。” (12)潇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奔向小女孩。 (13)在这个世界上,善意有很多种表达方式。譬如,不是所有的沉痛往事都需要安慰,不是所有暂时的贫穷都需要施舍,亦不是所有肢体残缺的人都需要同情或怜悯。因为,某些不合时宜的善意表达,只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 (14)小女孩面对潇潇伸出去的手,怯怯地看了看母亲。潇潇亦回头张望我,我用微笑鼓励她。 (15)显然,那母亲认出了我,冲小女孩勉强点了点头,小女孩终于伸出了左手,潇潇拽起她,玩起了堆城堡的游戏。 (16)那天,小女孩和潇潇玩疯了,她的母亲望着她兴奋得通红的小脸蛋,眼里盈满了泪光…… 19. 段(2)中,作者用“干净剔透,有些许寂寞掺杂,像年幼的鸟儿,落单在荒原,找不到将要飞去的方向”这句话来描述“对面阳台上的目光”,说明小女孩的什么特点?(2分) 20. 段(4)中说“看得出她的手势表达不是很好”,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一下为什么她表达不好?(2分) 21. 段(6)中,当“我”看到小女孩“没有拇指”的手时,为什么我的“手就那么扬着,久久地没有收回?”(1分) 22. 段(7)中说“看到她母亲冷漠、倔强的脸色。我腾地明白了许多……”,请问作者明白什么了?(请从小女孩和母亲两个角度思考)(2分) 23. 为什么“她的母亲望着她兴奋得通红的小脸蛋”,会“眼里盈满了泪光”?请依据文章内容,写出当时母亲的心理活动。(3分) (三)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拥有“自我” 周国平 ①一个人怎样才算拥有“自我”呢?我认为有两个可靠的标志。 ②一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兴趣,亦即自己安身立命的事业,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感到内在的愉快和充实。如果有,便表明他正在实现“自我”,这个“自我”是指他的个性,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 ③二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信念,亦即自己处世做人的原则,那是他精神上的坐标轴,使他在俗世中不随波逐流。如果有,便表明他拥有“自我”,这个“自我”是指他的灵魂,一个坚定的精神核心。 ④这两种意义上的“自我”都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拥有的,而是在人生过程中不断选择和创造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成为怎样的人而负责。 ⑤怎样才能成为自己?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与否,而是你对人生意义是否有独特领悟和坚守,你的自我是否闪烁出个性的光华。 ⑥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干某件事的一架机器罢了。 ⑦耶稣说:“一个人赚得了整个世界,却丧失了自我,又有何益?”他在向其门徒透露自己的基督身份后说这话,可谓意味深长。真正的救世主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便是那个清明宁静的自我。这个自我即是我们身上的神性,只要我们能守住它,就差不多可以说上帝和我们同在了。守不住它,一味沉沦于世界,我们便会浑浑噩噩,随波飘荡,世界也将沸沸扬扬,永无得救的希望。 (文章有改动) 24. 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25. 作者认为拥有“自我”的两个可靠的标志是什么?(2分) 26. 作者认为衡量人生有意义的标准是什么?(2分) 27. 段⑥中,作者说“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唯独不是他自己。”这句话中的“许多人”是怎样的一类人?(2分) 28. 结合文章,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段⑦中耶稣说的话的?(2分) 四、能力训练(6分) 29. 请根据语境,仿照加点句子的句式,续写一段话。(4分)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受益匪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们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悟人生的真谛;读傅雷的《傅雷家书》,让我们领略了作者深厚的学养,感受到了他那份动人的舐犊之情。读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下面是某中学一份对该校2000年和2006年初一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请根据这个调查,回答后面的问题。(2分) 初一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①依据表中数据,你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②你怎么看待统计表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五、作文(60分) 题目:分享 要求: 1. 请将作文题目按要求填写到下面作文纸上规定的位置。 2. 书写工整、规范,标点符号占格,不少于600字。 3.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 文章不要出现自己所在的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名字。例如:人名可以以“小胖”“阿鹃”等形式出现。 【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6分,每小题2分) 1. B 2. B 3. A 4. B 5. D 6. D 7. C 8. C 二、背诵与理解(8分) 9.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10.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1.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2. 赢得生前身后名。 13. 载不动许多愁。 14.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错1字扣1分,扣完为止) 附加题答案见课本 三、阅读与理解(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15. D(2分) 16. D(2分) 17. ①同样是死,为国家大事而死,好吗?(2分) ②士卒们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2分) 18. 不矛盾,段①中是陈述事实,段②中做退步假设推理,断绝士卒的侥幸心理,推动起义的进程,同时给出光明的前景。(2分,只答不矛盾不给分,不答扣1分。) (二)记叙文阅读(10分) 19. 要点提示:天真,单纯,孤单,同时还有些迷茫。(2分) 20. 自己的手有残疾,想与人交流但又有所担心的矛盾心理的体现。(2分,只答因为她手有残疾不给分。只答因为羞涩给1分。) 21. 这样写,突出了我当时内心的震惊。(1分) 22. 明白了孩子为什么总不敢伸手,明白了孩子为什么总不下去和小朋友们玩,明白了母亲冷漠、倔强中的痛苦与无奈。(2分,一个角度1分。) 23. 提示:为孩子的兴奋而兴奋,看到孩子久违了的快乐,看到小朋友间的纯洁与关爱,看到了孩子未来的光明。扣住母亲的关爱与担心展开即可。(展开合理1分;语言表达2分) (三)议论文阅读(10分) 24. 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2分) 25. 两个标准:有真兴趣,有真信念。(没有“有”的意思,不得分。)(2分) 26. 对人生意义有独特领悟和坚守,自我闪烁出个性的光华。(或你的人生活出了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2分) 27. 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的人。(2分) 28. (2分)示例一:只要我们能守住自我,就差不多可以说上帝和我们同在了。如果守不住自我,一味沉沦于世界,世界也将沸沸扬扬,永无得救的希望。 示例二:“赚得了整个世界”即拥有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一切身外之物。 “丧失了自己”即“没有自己的真信念”“没有自己的真兴趣”“又有何益”即没有意义。 四、能力训练(6分) 29. 略(一句2分,其中作者与作品对应,得一分,内容揭示正确得一分。共4分) (注意是书,而不是文章,写成文章,作家与作品对应,且揭示正确给1分) 30. (1)从2006年与2000年阅读情况的比较看,初一学生阅读卡通画的人数增长迅速,而读文学名著的学生人数则有大幅度减少(只答增长或减少的不给分。) (2)提示:我们不反对学生阅读卡通画,但也提倡学生增大文学名著的阅读量,学生从任一角度阐述,言之成理均可。 (写对一问,给1分。共2分,每问最多给1分。) 五、作文(60分) 依照中考评分标准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