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3中考历史备考(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 |||||||||||||||||||||||||||||||||||||||||||||||||||
内容 |
2013年参加中考的同学已开始进入紧张而有序的备考阶段,为帮助初三学生更全面,更及时的掌握中考历史知识,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精心为大家汇总了中考历史备考资料,可以供同学和家长们参考。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86.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局限: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 187.日本明治维新(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目的:改变日本的落后面貌,巩固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 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 日本对外政策的变化:明治维新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维新时,实行开放政策,大量引进西方技术;维新后,实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 比较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88.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并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主要标志: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领先国家:美国和德国 主要成就:电灯、汽车、飞机等。 影响: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泛的途径。 189.爱迪生 美国科学家。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他正式注册的发明有一千三百种之多,被誉为“发明大王”。 190.汽车、飞机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作用(影响):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A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中国人民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先后发动了戊戍变法和辛亥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查看更多请点击此处]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