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曹公圳与曹公庙 | |||||
内容 |
人民教育出版社 马执斌 如果你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旅游,在凤山市可以看到一庙曹公庙。这里所祭祀的曹公,叫曹瑾。曹瑾是河南河内人,1837年被清廷任命为凤山县知县。 曹瑾上任的前一年,凤山县闹旱灾,土地龟裂,禾苗枯焦,造成严重的饥荒。曹瑾上任后,见到遍地尽是饥民,心里非常难过。他走村串寨,到各地视察。他看到成片干裂的土地,又看到奔腾的下淡水溪,认识到不能让溪水白流,必须兴修水利,用溪水灌溉农田,彻底解决旱灾的威胁。 下淡水溪,就是今天的高屏溪,是台湾的第二大河流。要修筑水利设施,当时的主要困难有两个:一个是资金难筹集;再一个是技术无人懂。面对困难,曹瑾没有退缩。他首先主动捐出自己的薪金,并发动群众捐钱出地;群众见县官带头,纷纷捐钱出地,资金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技术无人懂,他就带人参照前辈林玉清建筑岭口圳的办法,设计出很多水圳路线。 修建水圳的工程在曹瑾上任的当年就开工了。曹瑾指挥人们,利用九曲塘的下淡水溪床,筑堤坝拦溪流,然后建水闸,按照地势的高低来修建圳路。施工期间,曹瑾经常到施工现场鼓舞士气,使工程进展迅速,两年以后全部竣工,这就是被人们称为“旧圳”的水利工程。旧圳总共有四十四条圳道,长达一百八十多里,可以灌溉三万五千亩土地,使一大批农民受益。 不料在旧圳建成之后,凤山再次遭遇旱灾,在旧圳灌溉不到的地方,田地里的庄稼全部旱死,受灾的百姓颗粒无收,又陷入饥饿之中。有了修筑旧圳的经验,曹瑾当机立断,决心扩建水圳。他再次捐出薪金,并派人到全县各地劝说百姓再次捐钱出力,扩建水圳。曹公率先,百姓争捐。三年以后,扩建水圳工程告竣,这就是被人们称为“新圳”的水利工程。新圳总共有四十六条圳道,长达一百二十七里,灌溉土地面积与旧圳不相上下。 从此以后,凤山县的农民用新、旧两条水圳,灌溉数万亩土地,旱涝无虞,连年五谷丰登,瓜甜果肥,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为了永久纪念曹公开发凤山的功绩,人们将新、旧两条水圳,命名为曹公圳,又在凤山建造了曹公庙。 ?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