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高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 |||||||||||||||
内容 |
? 也许是教育记者当久了的缘故,我对“年”的感觉有一个重要的时间刻度是高考(微博)。这不,明天,又到高考了。一年一届,光阴,一如白驹过隙。 当然,每一届的考生和站在他们背后的家长,感觉都是新鲜和自我的。一如我这般跟踪、报道、研究江苏高考20余年,但在自己作为“考生家长”的那一年,心情也和旁观高考完全不同。这就产生了一个话题:面对高考,相关者和旁观者是不是能找到有共识的“平常心”?很多经过了高考的家长回忆起自己当时的心态和行为也略有不堪,但是他们的现身说法却依然不能让今天的家长生出平常心。这是为什么? 变化的是高考,不变的是纠结。 高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是它从小众变成了大众。按今年的预计录取率,超过80%的考生都可以进入大学学习,这是一个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数值。那么,这个变化是不是形成社会共识“平常心”的依据呢?似乎又不是。 因为,高考虽然是变化的,但它更是现实的。 现实是:当下社会,高考竞争并没有因大众化乃至普及化而减轻;在通向高考竞争的漫漫12年求学路上,应试压力并没有因此减轻、甚至还越来越沉重;在学校评价用语上,状元、名校、本一还是一如既往地骄傲;在家长的教育观念上,还是有那么多人认同“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那么多人穷尽一切方法去择校、去补课;在社会上,还有那么多各种各样的拼爹……这个现实,这些东西,这些年来,变了吗?! 所谓平常心,心都是肉长的,关键在“平常”两字。如果平常就尊重孩子、遵寻教育规律、明事理重大义,心就会柔软;如果平常就忽视孩子身心健康、一味以“为你好”的名义加压施教,忐忑于分数、纠结于成败,看似爱子尽心,其实是将教育癌化为一场赌博,变得根本输不起,又哪里去找回那颗平常心呢? 每次,说给应届考生的家长就已经晚了。但我还是想对未来的考生家长和考生们说,教育之本其实就是:平常心,戚若予。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