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2014湖北鄂州高考语文诗歌阅读试题库:金陵怀古
内容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金陵怀古
    王珪[注]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颈联中有两个字运用传神,请选择其一作简要赏析。(3分)
    (2)综观全诗,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
    10、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参考答案】(1)答:“惊”、 “压”(1分),“惊”运用拟人手法(1分),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1分),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1分);或: “压”字化静为动,(1分)“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1分),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1分)。
    (2)答:首联写登上江边古城时怀乡的孤独寂寞之情;中间二联集中写景营造出寥落清冷的意境,表现作者对国势日衰的悲愁;尾联归结全诗表现出怀古伤今,故国凄凉之感。
    赏析
    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首句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怀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踟蹰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萧索的秋景。“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并与尾联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呼应。
    中间二联,即承接“独上江城满目秋”,着力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的沙洲上。秋雨淅淅沥沥,江面上稀落地飘零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瑟的晚风,把山麓层林的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的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压垮。一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屏,物象虽不同,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应了秋光的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
    中间二联,融情于景,锻字炼句,显出作者艺术匠心。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也写出了作者的心绪; “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
    尾联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这历史上虎踞龙盘、人杰地灵的雄都,如今竟一派凄凉,无人过问;登临此地,谁也没有往日那种激扬分发、踌躇满志的风情气韵。“故国凄凉”应“江城满目秋”,“谁与问”应“独上”。“人心无复更风流”,由以上种种风物,水到渠成地诱发出了不吐不快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深的忧思。
    这首诗歌的寥落沉郁,与奋发进取的盛唐气象迥别。北宋立国不久,逐渐形成积弱集贫的局面。时任左相的作者,对国势日益衰微,感触必深。“故国凄凉”未必只是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国势的时代悲愁的曲折反映。
    ?
      2014湖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海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高考语文文言实词复习汇总
    ?  相关链接:??
    2013江苏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浙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北京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辽宁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福建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广西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四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湖北高考语文试题 湖北高考数学试题 湖北高考英语试题 湖北高考理综试题 湖北高考文综试题
湖北高考语文答案 湖北高考数学答案 湖北高考英语答案 湖北高考理综答案 湖北高考文综答案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23: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