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2014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用法之则
内容 ?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则
    (一)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①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司马迁《鸿门宴》)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③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苏轼《石钟山记》)
    ④临视,则虫集冠上(蒲松龄《促织》)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柳宗元《捕蛇者说》)
    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②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③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苏洵《六国论》)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韩愈《师说》)
    ②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蒲松龄《促织》)
    ③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①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
    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勾践灭吴》)
    (二)副词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①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崤之战》)
    (三)名词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①《论语》六则。
    2.准则,法则。
    ①以身作则。(成语)
    (四)动词,效法
    ①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
    (五)通假。同“辄”,总是,常常。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
    【则是】只当是。
    ①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关汉卿《窦娥冤》)
    【则则】赞叹的声音。
    ①连呼则则。
      2014湖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海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 ? ? ??2014高考语文文言实词复习汇总
    ?  相关链接:??
    2013江苏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浙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北京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辽宁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福建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广西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四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9 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