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4中考历史基础知识集锦:世界现代史“形成标志”归类 | ||||||||||||||||||||||||||
内容 |
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中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世界现代史“形成标志、开始、转折、结束类”归类 形成标志类: 1.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与总理大权于一身,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4.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5.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 6.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规模达到最大)。 7.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8.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作战双方: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VS德国)标志着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从此德国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加快了德国灭亡的进程。 9. 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10.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1.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美国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苏联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1955)。 12. 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13.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开始类: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 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主要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 ——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发展最快的是美国、德国。 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特点:电力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从美国开始,后扩展到全世界。 主要标志(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 ——信息化时代 转折类: 1.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作战双方:苏联、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结束类: 1.1945年5月2日,攻克柏林战役后柏林守军投降。 2.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法西斯德国溃亡。 3.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4.美苏争霸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 5.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 6.冷战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 影响类: 1. 十月革命的影响(意义): 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新经济政策的影响(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3.《九国公约》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4.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5.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 (2)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各国资产阶级为此寻找出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6.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成效):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7.慕尼黑阴谋的影响: 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8.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影响: 是打败法西斯的最重要的保证(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保证)。 9.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后果): 政治体制急剧变化,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10.美苏冷战局面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造成世界动荡不安,地区冲突不断;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1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减少,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 (2)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拉大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有些跨国公司的不公平竞争,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进一步加大。(1997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起了亚洲金融危机) (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1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2013江苏中考语文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语文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语文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数学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数学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数学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英语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英语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英语试题汇总 2013福建中考英语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政治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政治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政治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物理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化学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历史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历史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生物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生物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地理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地理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历史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物理试题汇总 2013湖北中考政治试题汇总 中考历史试题 相关链接: 《 《 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