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4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说竹 | |||||||||||||||||||||||||||||||||||||||||
内容 |
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说竹 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野花不可无蜂蝶,江南不可无竹。 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清; 若说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远;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 雪压冬云之际,竹挺拔如常,冻土之下,新笋已待破土而出,只说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笋破新泥更可谓赏心悦目。 一夜春雨,千竿新竹。桃红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住十里竹林勃勃生机,一片青翠无限风光。 逢夏,老竹新篁,绿阴可人,舒枝密叶,清风翠微;日光月影,浮动其间;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群芳落尽,而竹青碧依然。摇风弄雨,铿然有声。无论低矮数寸,高直数丈, 或零落数枝,或赫然巨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再淡雅的花,终究是花。便是有九分素洁,也还有一分的妖媚。 再灵性的树,也还是树,不然,汉字的“朴”何以用“木”表意? 并非贬低。草自有草的优势。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无法走出草的局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实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绝活儿。可如天然去雕饰的素妆少女婀娜娉婷; 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气的须眉男子枝横云梦,叶拍苍天。 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难怪高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同样也吟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另一番向往。中国画中的写意墨竹,相传就是这位大学士大文豪首创。 没有什么比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情韵了。在这里,竹已摈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惟留人间风骨。 将墨竹画绝的“扬州八怪”郑板桥,干脆以竹为友: 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窗纸,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 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僮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画上,绝可怜爱。 话虽这么说,这位想为百姓做点好事的士大夫,并不想真隐逸山林。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 画根竹枝插过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这便可知郑板桥的墨竹,何以幅幅为精品,枝枝见精神。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尚的立身立世之道,岂非是受了竹的品性渲染? 竹,确实和我们民族有着不解的因缘。 竹简、毛笔,成就了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的功果。 而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须臾离开过竹? 竹箫、竹笛,是竹之灵性的吟唱。 竹筏、竹帘、竹席、竹床、竹椅、竹筷、竹帚„„有着质朴无华的贡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乃竹。东方的竹。 5.作者认为“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回答: ①竹达到了怎样的境界?②“听萧”“闻笛”与“竹的境界”有什么联系?(4分) 答: 6.文中谈及郑板桥时说“他还有一番大的抱负”。根据上文内容说说郑板桥的“抱负” 是什么?(4分) 答: 7.作者说“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分三条列出竹渗透的我们民族的 “精神情韵”(6分) 答: 8.对这篇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既写出了竹的神“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又写出了竹的形“婀娜娉婷”,真可谓形神兼备。 B.本文写竹以时间为序,从冬到秋,依次写出竹在不同季节里的风姿与神韵,给人可亲可敬、身临目睹之感。 C.这篇散文以竹为线索,由竹写到画竹的人,写到竹画,最后又回到竹,显示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D.作者以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作陪衬,层层铺垫,写活了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的东方之竹。 《说竹》参考答案 5.①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或:“集花草树木之长”或“集洁、幽、淡、清柔、豪爽、高远于一身”) ②箫与笛取材于竹(或与竹的外形相似)箫、笛之音是竹之灵性(或生命)的吟唱(或:听萧与闻笛就是聆听竹的生命的吟唱;听箫、闻笛能让人领悟竹的灵性与神韵) 6.想为百姓做点好事,想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或济天下) 7.(1)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8.A 读懂内容:本文是一篇哲理散文,全文以竹为线索,以对比开篇,首先就将竹与梅、兰、菊、莲、松、柳、枫、梧桐进行对比,提出自己对竹的钟情:“竹,便是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然后以季节为序,写竹在不同季节的风姿与神韵。再由竹写到画竹的人,写到竹画,最后又回到竹。 读懂情感态度价值观:全文是对竹的颂歌,集中表达了对竹的赞赏,对竹的精神的钦佩。竹,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竹的品质影响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也将必然影响着现在的一代又一代人。 读懂写法:(1)以竹为线索,由外在形象到内在品质;(2)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东方之竹,塑造了东方之人,东方之人也正如东方之竹,东方有天然去雕饰的素妆少女,也有浩浩然有英雄气的须眉男子。(3)全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突出竹的形象。 读懂语言:多用四字短语,平淡而雅致,正好更完美表现竹的形象。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