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读世说新语有感 |
内容 |
读后感是对一本著作的一个总结及心得体会,一篇好的读后感能让让一个读者对未知的著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重要的内容和一览著作的好奇心,同时,读后感也是表达个人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融合在一起,悲伤和幸福的文字产生更加激烈的碰撞,读后感思想和文学在对著作进行一个美好的文化传达的同时,也表达着个人内心的呼吁。欢迎参考出国留学网读后感范文。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刘义庆主编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此中,我感觉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陈说出一个个发人寻思的道理。 从《世说新语•任诞卷》中的一个故事说起。 阮籍在母亲去世后不久的服丧期间,出席了司马昭(晋文王)的宴会,在席上吃肉喝酒。 司隶校尉陈郡何曾(后来位至丞相、太保、郎陵公)就像司马昭提议:鉴于阮籍违反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应该流放,以正风教。 还好司马昭一向是比较欣赏阮籍的,就庇护了阮籍。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所提倡的道德标准渐渐成了社会上的共识。 每每在孝礼上,孝子贤孙们“哭”的“表演”,古代还有所谓的守孝制度。其实这些孝子们真心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谁也不会真正去探究。重要的是大家得按社会上约定俗成的道德形式去做。 只要在丧礼上、在守孝期“哀毁骨立”,那么大体可以博得个“孝子”的美名。 看了二十四史很多名人的传记,很多名君、功臣、良将为父母“亲偿汤药”、“亲自侍奉”。其实,这些事照顾人的事,一个丫环足矣,这些君主、大臣、将军,多少军国大事等着他们去办,是否有些不分轻重?如果说亲自照顾父母,还可以在心理上使父母得到极大快慰的话,那么“哀毁骨立”就几乎是纯属作秀了。 像二十四孝中,大多极感动人,但有些就属于作秀。这里我跑题先对二十四孝吐吐槽。 ⅰ如上几段所述,汉文帝“亲偿汤药”是一例。 ⅱ董永“卖身葬父”也是一例。 不得不说,儒家“慎终追远”的态度,对“孝礼”的偏执,助长了古代厚葬的风气。 以我的世界观,浅一点说:身体不过一“臭皮囊”而已,死了一把火烧了,让那骨灰随风而逝就好。 再深一点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肇论》”,道家的庄子和三论宗的僧肇都持相近的观点。这一世的生命终结了,没有必要悲哀。失去的是“我”,却重回自然的怀抱,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光。何哀之有? 战国时的显学中,墨家也是极力反对厚葬的,也是一处比儒家开明的地方。 ⅲ有一例情况更为恶劣,东汉丁兰“刻木事亲”的典故。 丁兰幼年父母双亡,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丁兰便将其妻休弃。 这则故事透露出三个问题:一、丁兰是个精神病的重症患者,大概是严重的妄想症,有没有到精神分裂的程度我就不清楚了。二、丁兰不尊重女性。三、儒家伦理,有时确实如五四以后所批判的那样,是人吃人的制度。 用今天的观点来看,丁兰这厮岂止不能作为万民敬仰的典型,简直就是反面教材。 ⅳ东汉末年吴郡陆绩“怀橘遗亲”也是极大的反面教材。这位三国名人陆逊的同族,犯了偷窃之罪,倒是上了二十四孝。这岂不是只要“孝”字当头,就可以去偷、去抢了。 ⅴ王祥(‘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琅琊王氏一族,官至西晋太尉、太保,其弟是东晋名人王导、王敦的先祖)“卧冰求鲤”的故事,也是非常极端的。这种极端事例根本不具有代表性和可效仿性。 ⅵ吴猛“恣蚊饱血”,孝固然孝矣,可这种行为不得不说是一种傻十三行为。 ⅶ庾黔娄“尝粪忧心”,这个不说也罢。 ⅷ虽然从黄庭坚的诗、词来看,是个大大的性情中人,但其“洗涤溺器”的行为本身我也是不认同的。 归根结蒂,我的人生观认为:子孙们好好地活下去,多散布祖、父辈的基因,活得精彩,活出生命的意义来,更贴近“孝”的实质。 不需要做很多极端的事,顺其自然地在任何地方过好每一天,每一刻,就是“孝”。人生之极致,唯“随缘”而已。 所以,回到开头提到了阮籍照常吃肉喝酒的行为,不仅不是“不孝”,而正是“孝”。 同见《世说新语•任诞卷》:阮籍为母亲出殡时,阮籍蒸了一头猪,喝了二斗酒,在诀别时只说了一句:“穷矣”(大约可翻译为“完了”之意),然后就口吐鲜血,晕了过去,很久才醒过来。 真正至情至性之人,大体如此。 反观何曾之流,言必称“忠、孝”,却是靠着拥护司马氏、背弃旧主曹氏而一步一步往上爬。 当然,从魏、晋的时代大背景来看,是世家门阀抬头的时期。 世家领袖河内司马氏的皇位,不仅凭借了司马懿(晋宣王)、司马师(晋景王)、司马昭、司马炎(晋武帝)三世四代君主的武勋,更是通过将更多的政治、经济特权送给天下大大小小的世家门阀而换来的。 而像陈郡何氏、荥阳郑氏、琅琊王氏等世家门阀也是通过拥立新的王朝,来换得更多的世俗权势。 司马昭向阮籍抛出橄榄枝,向他提亲,屡次容忍他的无礼举动,也是因为陈留阮氏也是世家门阀的一份子。换成个寒门出身的,估计早死了几回了。 这是整个社会的契约关系,不能简单地用“忠、孝”等道德观念来评判。 所以话说回来,阮籍之流,不能说真正的不孝,而是他不符合儒家所定的“孝礼”的标准,所以“不孝”。 仍是《世说新语•任诞卷》:刘伶个性放达,经常醉酒,有时醉后在屋中脱衣裸形。人们因此讥讽刘伶。刘伶却说:“我以天地为房子,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什么要钻进我的裤裆里来?” 不仅在晋代,在21世纪的第11年,这种行为要放在中国,还是会被抨击,说成神经病也不为怪。 但是,有病的人真的是刘伶吗? 是不是只有所谓“正常人”的世界观才是正确的世界观?一般的回答是“是”。 人类有排他性,会排斥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或事。将精神病人的世界观归类于“变态”或是“病态”,是不是具有真正的合理性? 其实,都不过是用大多数人的标准去衡量所有人而已。不过是多数人压迫少数人的一个方面。 刘伶醉酒裸身这种惊世骇俗的行为,不过是老子、庄子重自然、齐物我、反璞归真思想的一个实践而已。 希腊古典时代的美学观点认为:人体是大自然里最美的事物,是人类用以显示自己的自信与自豪的最好载体。因此,当时的希腊人不仅在体育活动中和节日庆典中实行裸体,而且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和赞美人类的裸体。 这种观念和实践一直延续到古典时代终结以前(西罗马帝国沦陷以前)。然后基督教在欧洲兴起,从中世纪到19世纪,这种崇尚自然的观念受禁欲主义所压抑。 20世纪初,人们开始向往和呼吁重返人类的自然状态,这便是“天体运动”。 不是刘伶太前卫了,而是多数的所谓“正常人”思想陈腐。心中有淫邪欲者,才不敢坦诚相见。当裸体被视为猥亵,性行为被视为淫邪之时,人性遭受压抑,欲念随着压抑而更加炽烈。 阮籍、稽康、刘伶等人,剥下了礼教的外衣,却展现了至真至诚的真性。 还是《世说新语•任诞卷》中的两则事例: 阮籍之嫂回娘家,阮籍与之相见并送别。这不符合儒家礼制。有人因此讥讽阮籍。阮籍却说:“礼岂为我辈设也?” 邻居家有个美貌少妇,卖酒为业。阮籍去买酒喝,喝醉了就睡在美貌少妇的旁边。那少妇之夫开始怀疑有JQ,偷偷观察,才确定没事。 观这两例,唯阮籍的坦荡荡的君子之风,才能留下此流传千古的风流传说。 金庸笔下的令狐冲,就得了阮籍的神髓,应该是从这两个例子中得到的启发。 令狐冲有四点类似阮籍。一好酒;二重情;三坦荡;四不慕人间财富、权势。 世称阮籍为阮步兵,《世说新语•任诞卷》中记载:阮籍之所以主动请求任步兵校尉之职,只是因为步兵校尉的厨房中有存酒数百斛而已。纯粹把官职当成人间游戏而已,归根结蒂仍然是一位隐士。 不但令狐冲,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也是阮籍之类的人物。甚至曹雪芹本人,号“梦阮”,应是以阮籍自比。 大凡阮籍、嵇康、刘伶、曹雪芹之流的人物,对俗人的功名利禄心(说好听点,即上进心)不屑一顾,追求地只是精神的超越与自由。 所以,有很多人认为,阮籍、嵇康不积极为官,是因为对司马氏政权不满,我却持不同看法。 因为以阮籍、嵇康的自身个性与精神追求来说,做官根本就是一件无多大意义之事,与曹氏、司马氏无干。任何一个朝代,都有这种隐士之流,虽然这从来不是社会中知识精英的主流。 说了这么多,大约道完了我对阮籍的倾慕之情。但是阮籍之流,可以敬仰,却难以效仿。 首先是因为阮籍不是俗人,而我们一般人很难免俗。 《世说新语•任诞卷》中记载: 阮籍之母丧礼上,河东裴楷(世家名士、八裴之一、时人称之为玉人)前往吊唁。 阮籍喝醉了,散发坐床、箕踞不哭。倒是裴楷开始哭吊。 有人就问裴楷:“从来吊唁,都是主人先哭,客人再依礼而哭。既然阮籍不哭,你又何必要哭?” 裴楷则回答:“阮籍是方外之人,所以可以不遵守礼制。我辈俗人,所以必须依礼约束自己。” 时人都认为裴楷说得很有道理。 阮籍放浪不覊,是有他的条件和资本。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汉魏的文坛领袖。陈留阮氏在魏晋虽然不是顶级的门阀,却也至少是次一流的世家大族,魏晋乃至南北朝,多人被列传于正史之中。 其他类似阮籍的人,大多境遇不好。嵇康以傲丧命。曹雪芹潦倒半生,最终落寞而死。 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就写过“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而今昌明盛世,怎么能够效仿阮籍的种种行为呢?阮籍之行,在晋代,可谓是风流。若发生在今朝,很有可能会被请去看心理医生。 写这篇时思想比较跳跃,结果出来后非常零乱,大家姑且当作是我的痴言呓语吧。 相关推荐: 读后感(汇总) 相关推荐: 读后感大全(汇总) 相关推荐: 读后感400字(汇总) 相关推荐: 读后感800字(汇总)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