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幼童留学”观察(三):不出国留学只能上中职 |
内容 |
《“幼童留学”观察(三):不出国留学只能上中职》由文汇报02月21日报道。 文汇报报道 2010年年底,国内一家大型留学教育集团发布的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出国留学的高中以下学历(包括高中)学生所占比例已达19.75%。这些学生大多未满18周岁,还有个别的甚至是小学生。消息一出,业界惊呼:幼童留学潮,已经从趋势转变为现实! 谈及“幼童留学”,我们闭上眼想见的是:一群中国家长不惜砸锅卖铁、削尖脑袋誓把孩子早早送出国门,好在争夺世界名校这条赛道上“不输在起跑线上”。 然而,当记者走近这群即将漂洋过海的幼童和他们的“留爸留妈”,看到、听到的情况却全然不是如此。中国家长的“疯狂”、中国幼童的“脑残”?如烟般轻薄的片段与臆想,遮盖了幼童留学家庭中那些痛苦的挣扎和情非得已。 到国外要上中文课 一个“没得选”的务工者子女 不忍心浪费孩子的读书天分,又不放心年幼的孩子独自出国读高中,丁爸爸的家里快“打仗”了。 相比之下,白洁、沈豪的出国愿望都没有12岁的小丁那般“迫在眉睫”。这又是一个特殊群体:小丁和他的父母对留学“一窍不通”,但在留学中介眼中,他们是“最坚定的客户”。 去年12月,丁爸爸带着小丁走进一场美国私立高中面试咨询会。在其余家长依据城市为孩子挑选学校时,丁爸爸并不清楚芝加哥、俄勒冈、德州是些什么地方,他心中只有“纽约”,但具体在哪里,他也不清楚;至于“托福”、“SAT”,对他和小丁而言,更如天书一般。 集体咨询时,丁爸爸小心翼翼地反问:“请问,孩子到了美国高中后,还有没有中文课?” “某些学校会开设中文课,中文在那里就像小语种,和西班牙语、德语一样。不过,中文课只针对外国学生,中国学生恐怕没必要学习了。”一位美国高中的校方代表回复。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想问的是,孩子能不能像在中国上语文一样,在那里继续上中文课?”丁爸爸的追问,让家长和校方代表费解。 “既然出国了,为什么还要学中文?如果想学中文,不用花这么多钱去美国念书啊?” “我担心,孩子这么小出去,忘了中文……” 旁人不知,丁家爸妈何曾舍得“送儿子出去”,当听到校方介绍每天必须上“圣经课”,没有了“语文课”,丁爸爸对孩子未来的价值观更是担心不已。 “像我们这种人根本没想过要把孩子送出国读书呀!”其实,丁父是安徽来沪务工者,10年前走出田地来到上海。经多年打拼,而今在浦东经营一家小超市,日子小有声色。 小丁从小学一年级起在上海念书,直到在2010年升入初中后,小丁家被老师“郑重提醒”:小丁不能参加上海中考,要么回原籍参加考试,要么留在上海但只能读中职。 小丁在班里是班长、成绩优秀。丁爸爸告诉记者,如果初三回去考,没有学过当地教材,势必考不上好的高中,将来上大学也悬;如果提前回去,老家早没了亲戚,谁照顾孩子?可留在上海,只能读中职,夫妻俩觉得对不住孩子。“孩子成绩好,我们不能废了他呀!” 在参加美国高中面试前,丁爸爸参加了移民投资会,他想过花50万美金“投资移民”,然后让孩子在国外读书,但是这样一来,等于全家要放弃在上海的一切,去美国白手起家。“我语言不通,去美国能干嘛?不是蹲‘活监狱’么?”丁爸爸曾跑到无锡、昆山等离上海比较近的地方,为儿子联系私立高中,却被告知没有当地户籍不能报名;他还曾打听过上海本科学历考试,希望“硬着头皮读个文凭,办理居住证,解决儿子的中考身份”,不过读出文凭至少三四年,儿子眼看就要初中毕业,等不起。 在上海的安徽老乡提议,让孩子“留级”,等上海政策“松动”的那一天。丁爸爸摇头。 到底该怎么办?“还是申请出国吧。”寒假前,丁爸爸去小丁的小学开了孩子的过往成绩证明,家庭并不富裕的他们,又去银行申请了50多万的留学贷款——够付第一年的学费、生活费。 “如果孩子现在能出去,就送他出去,反正国内也是读不上去了。”丁爸爸时而说得很决绝,时而又不停叹气。“最好,还是别出去……家里都快要‘打仗了’,因为我妻子不舍得孩子,我何尝舍得!” “我们是被逼着把孩子往外送啊。”丁爸爸说道。 相关阅读 “幼童留学”观察:为了多睡一会选择留学 “幼童留学”观察:留学可以不做那么多作业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