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人教初三语文《隆中对》期末复习 | ||||||||||||||||||||||||||||||||||||||||||||||||||
内容 |
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23课 隆中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存恤xù 胄zhòu 箪dān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谓为信然 谓:说。 (2) 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拜访。 (3) 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拜访。 (4) 度德量力 度:估计。 (5) 君谓计将安出 出:产生。 (6) 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挟持、控制。 (7) 将军既帝室之胄 胄:后代。 (8) 将军岂有意乎? 岂:是否。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 解释为伸张 (2)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解释为表示时间的界限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时人莫之许也。当时的人都不认同这种说法。 (2)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人马,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可和他争胜。 (3)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老百姓谁敢不备酒备饭来迎接将军呢?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23 隆中对* ①重点翻译: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2.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 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6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7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8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9.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10.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12.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13.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②重难问题: 1、用一段精练的话来表达你读了《隆中对》后对诸葛亮的印象(感受)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见解和才能。自尊自重,清高自许,谨慎持重← “凡三往,乃见”;对天下形势洞察精深、了如指掌,才华横溢、雄姿英发 ←隆中对策、三分天下。 2、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为达到这目标提出的战略是:跨有荆、益两州,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 3、概括说说诸葛亮对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连吴抗曹,占据荆、益州,北伐中原。 4、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5、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可屈致”?①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傲物,如果不够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②亲自前往拜访,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能表现对人才的尊重,表现诚意。 6、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欲信大义于天下”但“智术浅短,遂用猖獗”,希望能得到好的计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7、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 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① “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②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8、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9、“卧龙”比喻什么?比喻潜居而未显达的有才能的人。 10、源于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说说它的意思。三顾茅庐: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