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4高三语文寒假诗句鉴赏知能闯关 | |||||||||||||||||||||||||||||||||
内容 |
同学们,假期既是休闲、放松的时候,又是学习提高的佳期,善学的学生,总会合理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下学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祝大家节日快乐!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边事 张 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首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认为这首诗首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断”和“倚”。 “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这一句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而一个“断”字,则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了出来;“调角”与“清秋”,其韵味和色调恰到好处地合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 境。首句先从高阔的空间落笔,勾勒出一个深广的背景,渲染出一种宜人的气氛。次句展现了“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看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多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巧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行无题(百首选一) 钱 珝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前人认为,第一句中的“愁”字和第三句中的“疑”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真切地透露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意。“咫尺”,形容距离极近。“匡庐”指庐山。近在咫尺,本应极易登临。但是将行遇雨,不能登山。“愁”字则透露出了诗人对不能领略名山风光的懊恼之情。第三句中的“疑”字用得极好,写出了仰望高峰峻岭,云雾缭绕,不禁使人浮想联翩:那匡庐深处,烟霞洞窟,也许仍有六朝高僧在此隐身栖息吧。从而使读者产生联想,虚虚实实,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愁风月 贺 铸 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 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 心将熏麝①焦,吟伴寒虫②切。 欲遽就床眠,解带翻成结。 【注】 ①熏麝:熏炉中的香料。②寒虫:蟋蟀。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请指出“心将熏麝焦,吟伴寒虫切”两句中用得最精彩的两个字,并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焦”和“切”两个字。主人公本想点香吟诗以遣愁情,然而“熏麝”反而使心同香一样焦,吟诗声则与虫鸣一般凄切,极写心情之焦愁与凄苦。“焦”“切”语意双关,触景生情,意趣和谐。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百嘉村见梅花 龚鼎孳[注]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 龚鼎孳(16 15~1673): 字孝升,崇祯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任太常寺少卿,康熙时官至刑部尚书。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呢?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寒”。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楼”等意象,表现了自己身为贰臣内心的痛苦寂寞,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眼前的月亮着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写照,写出了百愁萦绕、无可奈何的凄凉。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古木苍藤图 [明]蓝 仁 风云气质雪霜踪,独立空山惨淡中。 惭愧藤萝争附托,年年春色换青红。 第三句中,哪个字是关键字?请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争”。形象地写出了藤萝以攀附为荣的状态。表现了作者对其的揶揄、讽刺。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金陵渡 张 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1)“潮落夜江斜月里”中用一“斜”字,好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除此之外,这一“斜”字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 (2)若把“两三星火是瓜洲”中的“星火”换上“枫桥夜泊”诗的“渔火”好不好呢?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斜”字与上一句“一宿”呼应,描绘出行人那一宿羁旅愁思、不曾成寐的情形,表述出“愁”的思想感情。 (2)不好。因为“江枫渔火”是近景,看得清;“两三星火”是远景,看不分明,只见星星点点,如何知是渔火,还是灯光?唯其如此,却更惹人想像。另外,《枫桥夜泊》用的是重笔,此诗纯用轻笔,两者也不同。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有人评论这首诗时认为“云自无心水自闲”是全诗的佳句,句中两个“自”字独具匠心,非常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境。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全诗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意。句中连用两个“自”字,描绘白云自在地在天上飘荡,泉水自在地流淌,一切都是那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诗人移情于景,景中寓情,准确地表现了自己恬淡和闲适的心情。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炼字,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能够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应注意体会感悟。淅沥的小雨好像丝网一样,想要将春网住,无奈落花遍地,又是在这黄昏时节,令人好不伤悲。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来源:Z,xx,k.Com]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10.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注]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 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注】 屈大均,文学家,史学 家。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退隐不仕。其地位与顾炎武、吴嘉纪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结交前明遗民志士抗清,冀求复明。 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了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熟练掌握诗歌常用的各种语言风格及其特征;其次,要认真分析所考查的两联诗句,具体说明诗句具有的风格。 答案:含蓄委婉(或:深沉蕴藉)。颔联: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鸟”来比喻为清廷卖力帮腔的小人,含蓄地表达了深沉悲怆的情怀。或尾联:“龙蛇 四海归无所”,比喻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每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情,反清无望的幽愤之情表达得深沉蕴藉。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晓行望云山 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分析语言特色的题目。答题时,宜先点明语言特色,再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杨万里的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诗人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世界,用活泼的语言把亲身的感受生动而巧妙地表现出来。 答案: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如第二、三句把彩云误当山峰,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峰是静的,云是动的,而作者却善于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把晓行所见静与动的景致写得变幻神奇。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