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4高三历史大二轮资料:中国近代史选择题 | |||||||||||||||||||||||||||||||||||||||||||||||||||
内容 |
亲爱的同学们:新的学期,新的起点,也就意味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新的拼搏与奋斗。高三在我们的关注中如约而至,征战高考的号角已经吹响,时间不容置疑地把我们推到命运的分水岭。在慢慢品尝高三滋味的同时,我们正在加速长大和成熟,过去对时间的浪费让我们痛心,父母期待的目光更加殷切和慈祥,一夜之间,忽然有了更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拥有,我们对未来的思考更加清晰。是的,同学们,面对未来,你可能有无数条道路,但一旦进入高三前进的队列中,作为志存高远的热血青年,你一定会义无返顾的说,高三,我来了;高考,我要成功! 选择题 1.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海关进口税则》能够自主确定进口货物的税率,这实际上废止了《南京条约》中规定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故本题选A项。其他三项在税率问题上均无明确规定。 2.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 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答案B 解析 题干反映的是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关于处臵清政府官员的问题,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映,B项正确;A、C、D项说法错误,与史实不符。 3.学生们帮助商人们抵制日货,还举行通俗的演讲,让兄弟姐妹们看清楚国内外的真正形势;他们还自己出钱办起了免费学校教育儿童。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解放战争 答案C 解析 从学生“抵制日货”和“举行通俗的演讲”可以判断是五四运动时期,选项C符合题意。 4.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尖锐地指出:“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他着重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新政治局常委要更加坚强起来注意此问题„„”这说明当时() A.一些领导人已经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B.“左”倾错误开始滋长 C.组织工人运动仍然是中共工作的重中之重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答案A 解析 从“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到“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的转变,说明一些领导人已经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5.“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材料表明() A.地主阶级洋务派积极创办民用工业 B.清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C.近代民族资本家大力发展机器工业 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A 解析 可将题干设问转换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主张。据“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可知,材料反映了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A项正确。B、C、D与材料信息不符。 6.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D.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答案D 解析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答题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等提示可知近代民族企业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7.《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一文指出,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找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迅猛 B.近代农村生活的艰辛导致人才外流 C.近代城市生活对农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 D.近代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日益扩大 答案A 解析 农村知识分子大量涌入城市,本质上反映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故A项最符合题意。 9.《五四:未完成的启蒙》指出:“„„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利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偏离了方向”的主要原因在于() A.缺乏具有现代性的思想资源 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是当务之急 C.多数国人守旧落后缺乏反省 D.中国民众民主与科学意识淡薄 答案B 解析 解答本题时注意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首要任务是反侵略,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富强,然后才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正确答案选B项。 10.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同情的话来捣乱。”这表明陈独秀() 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政体 B.推崇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 C.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D.主张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B 解析 从题干中的“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分析可知,陈独秀全盘肯定西学和否定中学,新文化运动举起了民主与科学两大旗臶,B项正确,D项排除;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矛头直指的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儒家思想,A项排除;新文化运动后期才开始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C项排除。 11.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此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 B.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C.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 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其他说法较为片面或本身不成立。答案为C。 12.某论文把宋明理学的产生、西方启蒙思想家推崇儒学、三民主义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等内容作为重要依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思想文化变革促进经济繁荣 B.不同特色文化的交融发展 C.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D.社会转型时期的民主思想 答案B 解析 材料列举的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现象,与经济、科技、民主政治均没有直接的关系,由此可排除A、C、D项,故答案为B。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