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6年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一) | ||||||
内容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 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著作中,加涅的代表作是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目标分类》 C.《人类的特征与学习》 D.《学习的条件》 2.经常在一起游玩、娱乐的学生小团伙属于( ) A.正面型非正式群体 B.消极型非正式群体 C.中间型非正式群体 D.破坏型非正式群体 3.教师常有一种错觉,以为学生必定按他们讲的意义去理解。这属于课堂交往障碍中的, ( ) A.课堂语言障碍 B.课堂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C.角色地位障碍 D.课堂结构障碍 4.心理年龄特征并不经常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可能完全不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 ) A.可变性 B.稳定性 C.永恒性 D.不可知性 5.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 ) A.教育理论 B.学习理论 C.认知理论 D.迁移理论 6.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反复结合是( ) A.恢复 B.类化 C.分化 D.强化 7.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价值的性格化”属于哪个领域的教学目标( ) A.认知领域 B.情意领域 C.情感领域 D.心因动作领域 8.在下列迁移中,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9.弗洛伊德认为,动机性遗忘是与不快、不安和内疚相关的遗忘,其实质是一种( ) A.释放 B.压抑 C.发泄 D.不满 10.能摆脱有关材料的束缚,发表独立见解,探索新的解答方案的理解是( ) A.字面理解 B.解释的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创造性理解 11.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 ) A.积极性 B.指向性 C.主动性 D.顺畅性 12.大脑神经兴奋消耗能量超出恢复过程而产生的疲劳是( ) A.肌肉疲劳 B.神经系统疲劳 C.心理疲劳 D.感知疲劳 13.下列因材施教策略中,不分年级、不同年龄学生在同一课堂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能力分班 B.跳级 C.复式教学 D.程序教学 14.导听教学是由下列哪位人物设计的( ) A.凯勒 B.波思尔思韦特 C.皮亚杰 D.罗杰斯 15.测量工具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是(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下列选项中,属于课堂交往障碍的是( ) A.课堂语言障碍 B.角色地位障碍 C.课堂效果障碍 D.交往技能障碍 E.课堂结构障碍 17.在《教学论》一书中,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有哪些作用( ) A.发挥技能潜力 B.发挥智力潜力 C.使外部奖励向内部动机转移 D.通过对外信息的发现,学会以后发现问题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E.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探索 18.奥苏贝尔提出的主要影响迁移与保持的认知结构变量(指标)有( ) A.可利用性 B.新旧观念的可辨别性 C.原有的起固定作用观念的稳定性 D.原有的起固定作用观念的清晰性 E.目的性 19.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包括( ) A.刺激物的新异性 B.刺激物的强度 C.刺激物的变异性 D.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E.刺激物的活动变化 20.决定组块大小应考虑以下哪几个方面的因素( ) A.学习者的年龄 B.学习者的准备知识 C.学习者的性别 D.学习的类型 E.学习的场所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21._____是形成学生集体意识的直接源泉,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22.詹森认为_____是作为实现遗传因素的阈限值而起作用的一种因素。 23._____ 指一个原来中定的,可能并无强化作用的刺激通过与一个原级强化物的反复结合而变成的有强化价值的刺激。 24.发现学习的_____是一个自我发现过程。 25.从理论上分析,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就是所谓“_____”的过程,它是通过复诵、编码和检索完成的_____。 26.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要有_____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 27.一般认为,智商_____为轻度智能不足或可教性智能不足。 28.集体授课的组织形式中,教师通常采用_____。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9.学习目标 30.迁移 31.发散思维 32.课堂心理气氛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3.简述我国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 34.简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 35.简述动作技能的培养。 36.简述超常儿童智力超常的主要条件。 37.简述划分课的依据。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2分。第39小题l3分,共25分。) 38.试述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9.要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必须掌握和运用哪些感知的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A项是奥苏贝尔的作品,B、C两项是布鲁姆的作品。 2.C [解析] 中间型非正式群体介于正面型非正式群体和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之问,没有明显的积极或消极作用。例如,经常在一起游玩、娱乐的学生小团伙。 3.B 4.B .[解析]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是指心理年龄特征并不经常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可能完全不相同,在基本相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之下的儿童之间,甚至在不同社会生活条件之下的儿童之间,年龄特征总有不同程度的相同或相似。 5.B [解析]学习是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学习理论是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 6.D 7.B [解析]情意领域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接受、反应、评估、组织和价值的性格化。 8.C [解析]根据迁移发生的前后方向,又可把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顺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是逆向迁移。 9.B [解析]弗洛伊德认为,动机性遗忘是与不快、不安和内疚相关的遗忘,其实质是一种压抑,是人们维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10.D 11.B [解析]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 的心理因素,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指向性。 12.B [解析]疲劳可以分生理的疲劳与心理的疲劳。生理疲劳包括肌肉疲劳与神经系统疲劳。肌肉疲劳是指肌肉在持续和重复伸缩之后能量减弱,工作效率逐渐减弱的现象。神经系统疲劳是指大脑神经兴奋消耗能量超过恢复过程而产生的疲劳。 13.C 14.B [解析]导听教学简称AT,是个别化教学的另一种完整的系统方法,由植物学家波思尔思韦特设计。 15.A [解析]效度是测量工具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因此在编制或使用测验时,应该首先考虑和评价它的效度。 二、多项选择题 16.ABDE [解析]课堂交往障碍主要有:课堂语言障碍、课堂交往中的心理障碍、角色地位障碍、交往技能障碍、课堂结构障碍。 17.BCDE 18.ABCD [解析]奥苏贝尔提出了三个主要影响迁移与保持的认知结构变量(指标);可利用性,原有的起固定作用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新旧观念的可辨别性。 19.ABDE [解析]无意注意对学习活动是必要的。引起和保持无意注意的原因和条件是:(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这可分为: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问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变化。(2)学生本身的状态。 20.ABD 16.[解析]课堂交往障碍主要有:课堂语言障碍、课堂交往中的心理障碍、角色地位障碍、交往技能障碍、课堂结构障 三、填空题 21.班集体 22.环境 23.继起强化物 24.心理过程 25.工作记忆 26.逻辑性 27.50~75 28.讲授法 四、名词解释题 29.学习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30.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面,也可以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 31.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恩想。 32.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 五、简答题 33.(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5)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 34.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3)重视学习过程。(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5)强调直觉恩维的重要性。(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8)强调信息提取。(9)提倡发现学习。 35.(1)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 (2)依据技能的种类、难易选择不同的练习方法。 (3)有效地利用观察和表象。 (4)充分利用练习中反馈的强化作用。 36.(1)优越的生理素质为发展超常才能提供了可能的物质前提。 (2)优越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早期教育条件是超常才能发展的决定因素。 (3)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韧性是超常儿童才能发展的主要因素,天才来自勤奋。 37.1)教学对象的特点。(2)学习目标之间的联系。(3)两课之问的间隔时间。(4)学习目标的平衡。 六、论述题 38.柯尔柏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每一阶段包含两个时期。六个时期依序发展,层次不得紊乱或倒置。(1)水平A:前习俗阶段。 第一期,惩罚与服从的定向。 第二期,操作与关系倾向。(2)水平8;习俗阶段。 第三期,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 第四期,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的定向。(3)水平C:后习俗阶段。 第五期,社会契约方法定向。 第六期,普遍的道德原则倾向。 39.(1)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3)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更精确、全面。(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