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5年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化学考试大纲 | |||||||||||||||||||||||||||||||
内容 |
2015年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 化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化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化学学习方面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初中阶段化学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 化学学业考试力求反映学生真实的化学学业水平,发挥考试评价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化学命题注重测量考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辩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的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的能力。 2. 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作出解释的能力。 3.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并对化学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便于考查,将初中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水平等级,高层次的要求包括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能记住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定义,化学用语的意义、写法。记住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以及常见无机物的命名、分类、组成、通性和相互反应的一般规律,记住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等,并能正确复述。 理解(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能将化学知识从一种形式表现为另一种形式(包括能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化学事实等进行计算);能认识一些化学现象;能根据一些简单化学事实、实验现象认识物质或物质的性质。 应用(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能理解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III.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内容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考试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大板块,其内容可以交叉考查,重点考查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关注学生化学观念(元素观、微粒观、物质观、物质的变化观、物质分类观、守恒观、化学价值观等)的形成与发展。背景材料可以来自初中课本以外,但考查的基础知识不会超标超纲。 一、科学探究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能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7.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8.能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1.空气的组成 ⑴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⑵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2.氧气、二氧化碳 ⑴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⑵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⑶能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3.水及其它几种溶剂 ⑴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⑵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⑶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的组成。 ⑷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4.溶液 ⑴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⑵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⑶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⑷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⑸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⑹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5.金属与金属矿物 ⑴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 ⑵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 ⑶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⑷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⑸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6.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⑴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⑵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⑶会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⑷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⑸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⑹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⑺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物质的状态: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物质的分类方法 ⑴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⑵能从元素的组成上认识氧化物。 ⑶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⑷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3.粒子构成物质 ⑴认识物质的粒子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⑵能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⑶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⑷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 化学元素 ⑴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⑵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⑶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⑷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⑸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5.物质组成的表示 ⑴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⑵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⑶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⑷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⑴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反应的本质。 ⑵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⑶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⑷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2.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⑴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⑵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⑶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 质量守恒定律 ⑴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⑵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⑶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⑷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五、化学与社会发展 1.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⑴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⑵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⑶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⑷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⑸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⑹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2.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⑴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⑵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⑶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3.化学物质与健康 ⑴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⑵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⑶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⑷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 4.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⑴认识处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必要性以及一般原则。 ⑵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⑶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⑷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IV.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式 1.闭卷、笔试。 2.化学、物理合卷,其中化学50分,满分120分。 二、题型结构与比例 1.题型结构 选择题(单选)、填空题(含推断、实验探究等类型)和计算题。 2.题型分值比例 (1)单项选择题占40% (2)填空题占50% (3)计算题占10% 3.内容分值比例 (1)科学探究约25% (2)身边的化学物质约25% (3)物质构成的奥秘约20% (4)物质的化学变化约25% (5)化学与社会发展约5% 4.难易程度 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易、中、难试题分值的比例为7:2:1。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