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22
内容
    我们知道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小伙伴们,你们是不是还在为教案头疼,范文是很好的方向。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2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22(一)
    教学要求
    1.通过制作“班级纪念册”,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育团队精神。
    2.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开拓思路,使他们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作文。
    3.说写结合,完成两篇作文:
    (1)介绍照片中的“我”;
    (2)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照片中的“他”)。
    教学安排
    1.导语
    你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多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建议你们每人挑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汇集成一本“班级纪念册”送给母校。你们同意吗?
    但是,光有照片还不够,建议你们各自为自己的照片写一点说明,附在其中,好不好?
    2.范例及讲评
    你为什么带这张照片来?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先想一想,谁愿意说说?
    讲评重点:有无具体内容,是否介绍清楚。
    板书:
    围绕一个意思要有具体内容特点介绍清楚。
    3.练习
    (1)独立思考: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4.大组交流
    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得较好?
    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介绍各自的特点。
    5.当堂习作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6.相互修改
    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22(二)
    设计意图
    本设计将“悟词情,品画意”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思想。
    1、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卜算子 咏梅》一词。
    2、将绘画引入语文课堂,借助画面,再现梅之风姿,梅之品格。
    3、通过对比阅读,解读梅花的两种形象,诗人的两种境界。
    4、引导学生查找、搜集、拓展阅读毛泽东其他诗词,通过组织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促使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情感。
    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
    我们已经读过几首词了,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词读或背给大家听。
    二、自主阅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请同学们自己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三、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对毛泽东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从“飞雪”“百丈冰”等词可以读出,梅花绽放于最寒冷的时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花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梅花以其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的赞颂,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赞颂梅花的歌曲(播放《红梅赞》)。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放声练习朗读)。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激昂之情、赞叹之情地诵读,教师相机引导示范。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以表扬。)
    五、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毛泽东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独放、寒梅斗雪、一枝独秀)。
    3、配乐欣赏画家为毛泽东的咏梅词所配的画;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2、用一周时间进行准备,然后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22(三)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丰子恺先生的相关资料。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指出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秀丽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5、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板书设计
    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不窈窕,工作复杂,根根团结有力量。
    中指: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
    无名指和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22(四)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1)理解标题“勇气”的含义;(2)分析人物形象。
    2、能力要求:(1)训练学生把握重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分析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归纳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学习法国人民为争取和平自由、捍卫自己的信仰的献身精神。
    (2)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人生观。
    (二)教学思路
    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的《勇气》选择诺曼底登陆战役前一天,平静地叙说了不平静的情节,表现了战争中的人性美一一让侵略者无法理解的“勇气”。我的教学思路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讨论领悟,合作探究一拓展延伸,张扬个性”。
    过程设计
    (一)教法学法
    情景式教学法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法。
    (二)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搜集有关勇气的名言或诗词;
    (3)收集阅读描写勇气的文章或故事。
    2、激发兴趣,引入话题
    同学们听说过叫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吗?为了保护部队主力,抵御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五名八路军战士勇敢地把敌人引向悬崖,最后纵身跳下。同样是在战争中,《勇气》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另外两种不凡的勇气。到底是什么样的勇气呢?
    3、背景资料,进入情境
    播放课文中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以美国伞兵的口吻复述课文。
    5、讨论领悟,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
    (2)结合背景,思考他们为什么能表现这样的勇气。
    (3)小结: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6、拓展延伸,张扬个性
    (1)中外各领域名人实例。
    (2)学生交流自己的经历。
    (3)有关勇气和信仰的格言。
    7、结束
    点明反战和崇尚和平的主题。祝愿大家勇气无限。
    8、作业
    写一篇《勇气》的读后感。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22(五)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地球的美丽和唯一,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解说词的准确、严谨。根据批读要求,边读边批。
    一、引入课文
    说起地球,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丽的地球。
    二、检查预习
    三、粗读课文,提出疑问
    1. 读1、2段,说说为什么人类对地球既熟悉又陌生?
    2.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乡,但是人类对这颗行星又了解多少呢?让我们来认识这美丽的地球。
    四、细读课文,了解地球
    1. 课文从多方面介绍了地球。选自己喜欢的方面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学生阅读、批写)集体交流。
    2.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知道课文分别从“地球的颜色、地球的年龄、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来写的。
    3. 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如,列数字:地球的年龄从数字上便于说明特征,就运用数字“46亿年”来说明地球年龄大;作比较:把地球表面水的面积与地球表面陆地的面积进行比较,说明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地球自转现象,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理解;打比方:利用地球和陀螺这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地球绕着地轴不停自西向东地旋转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五、精读课文,理清关系
    文章最后一段和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六、总结全文
    正是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球是唯一的,所以我们的地球无可替代。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9 2: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