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1500字(合集6篇) |
内容 |
要想充分的改善课堂气氛,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的完成自主学习过程,我们总可以看到老师在办公室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想要写好一份教案真的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吗?出国留学网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小学数学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1 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及意图 这是我上周五的一节公开课,听课老师对本节课评价都很高。现整理出来,供大家评议,多提宝贵意见。 学案(预习提纲) 1.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从和、差、积、商这几个方面研究。) 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4、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为什么? 6:3和8:50.2:2.5和4:50 5、试解下列比例。 5:8=x:160.2:7=1.5:x 6、什么叫做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步骤是什么? 教案 教学内容:p67~68页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一、导语。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齐读课题。很显然,这节课有两块内容,一块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另一块是解比例。 师:这两个概念已经由咱班的小书法家板书在了黑板上,谢谢吴炳蔚同学。那咱们一起读一下吧。 生:(齐读概念)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因此,授课内容不用再掖着藏着,新课中的概念提前让学生板书在了黑板上。老师一上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下学习新知。】 二、预习汇报。 1、比例的基本性质。 (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概念。 师:我们先来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对于这个概念,你是怎样理解的?谁能上来给大家说一说,可以可边批注边说? 生1:在比例里,是两个外向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不是两个外向的和、差、商和两个内项的和、差、商…… 师:他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来进行解读,厉害!谁还想说? 生2:是两个外向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不是大于或小于……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2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70-7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重迭、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用一用、想一想,从实际生活中形成面积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戏引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张纸,如果咱们要在这两张纸的面 中进行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那你想选哪张纸?为什么? 2、师小结:纸的面有大有小。 二、探究新知 (一)揭示面积的概念 1、出示实物,引导观察 (1)出示一本数学书和一个练习本,先用手摸一摸它们的封面,再比较一个它们的封面哪个大,哪个小。 (2)组织学生汇报比较的结果。 (3)你再摸一摸课桌的面和铅笔盒的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吗? 2、师小结:刚才通过我们的摸和看,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师板书 3、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现在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那我们以前还认识过一些封闭图形,比方说:“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出示课件)那这些图形有大小吗?(生汇报) 4、师小结:对,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5、揭示面积的概念。 物休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引导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你们每人小组都有两张不同颜色的彩纸,这两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生汇报) 2、师:对于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刚才大家有三种猜测,那么到底哪种猜测是正确的?你有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3、组织交流 师: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图形呢?不一样大的图形行吗?(生汇报)看来在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时,一定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4、引导动手操作,实际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来摆一摆,这两张纸的面积到底谁大谁小?(生汇报) 5、揭示面积单位: (1)的确,为了方便,人们就统一用正方形做为面积单位,(板书:正方形) 可是,正方形有大有小,那究竟用边长是多长的正方形来做为面积单位呢? (2)生汇报,师板书: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3)小结:同学们,这里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就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面积单位。 6、认识面积单位 (1)下面,我们就先认识平方厘米,好吗? 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找到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把你找到的1平方厘米都举起来看一看。 (2)同学们,看一看,再想一想,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3)认识平方分米: 你们能不能从学具袋中找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呢?找找吧,把你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同桌互相交换交换,看看,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平方分米有多在呢?好,睁开眼睛,你们能用手来比划比划吗? (4)例举生活中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的实例。 (5)认识平方米 ①现在我们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那1平方米,也就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会有多大呢?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吗?(老师出示1平方米的纸)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②找四名同学上台1平方米。 ③例举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米。 7、揭示课题,并板书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面积单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数学书76页第1题 2、数学书76页3-4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汇报)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只要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仔细观察,勤于思考,你会发现更多的数学奥妙! 板书设计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边长面积 面积单位:正方形1厘米1平方厘米 1分米1平方分米 1米1平方米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3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我国现有的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应结合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来改造数学教材。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讲解,而是着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开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收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生活时间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研究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将数学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让广大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善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转变的过程,也能够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 1、在课程进行之前,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 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珍惜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是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 2、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密切的关注,并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生长点和起步点。并在此基础之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这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做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反馈工作 在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反馈和评价。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与生活并非要达到严格意义上一致。它的开展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实现学生由经验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能力的转变,最终再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使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1、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 数学学科讲授的基本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教师应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 2、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与活动 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成长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3、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数学教学评价要特别重视数学评价体系的发展性功能,同时也要逐步淡化评价体系的选拔性功能,将评价工作作为改善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评价工作的开展既要密切关注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要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真正做到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四、结语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使数学教学具有趣味性,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于数学教学工作的更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协调好生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这些都是目前我们生活化数学教学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更好实施与发展。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互相帮助的乐趣。 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这三个教学目标,确定教法学法如下: 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以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为辅,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根据学法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指导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首先,我给学生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猴哥》的主题曲,同时出示4幅图片设置悬念,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小数点移动 。接着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我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1)给学生明确的探究指向:0.0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向哪边移动?移动了几位?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0.9米、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的移动情况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有了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向十分明了,这时可考虑到提问的广度。) (3)既然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那你会联想到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又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自己设疑,想到了小数点也可以向左移动,而移动的位置与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完全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再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有了前面规律的认识,这一环节学生能比较快速的解决问题。)在这环节,我让学生们不同的思维火花得以闪现,再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互教互学互长。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巩固规律。 我们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我们能用这个规律解决我们碰见的数学问题吗? 说明:第一个练习通过学生的做,巩固本课的新知;第二个练习带有一定的拓展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三题让学生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4、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这时学生畅所欲言,很兴奋地向老师表达自己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能应用这一规律进行小数乘以或者除以10、100、1000的口算,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之后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5 十几减8 教学内容:课本P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圆片13个,表示虚线用的毛线一条。 教学过程: 一、基本技能训练: 1、看卡片写得数,做完集体订正 (1)8+3=8+7=8+4=8+6= 8+5=8+8=8+9=8+10= (2)13-9=16-9=12-9=11-9= 15-9=18-9=17-9=14-9= 2、说说“14-9”的计算过程 3、出示: 8+()=128+()=14 12-8=()14-8=() 8+()=158+()=17 15-8=()17-8=() 二、探索交流: 搽掉减法算式让学生观察。 这里12、15、14、17、都减一个什么数? 今天就是希望大家能自己找到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1.观察主题图: 四人小组观察主题图,然后提出问题解答。 2.想想刚才你是怎么算十几减8的? 用小圆片代替金鱼摆一摆。 然后把你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交流汇报算法 三、自主巩固练习: 1、可以边摆边算。 完成P15做一做第1题 学生上黑板边摆边算。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独立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第2题。 集体订正。 四.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训练。 2、口算20题。 十几减8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做减想加的计算方法,提高十几减8的计算正确率。 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 先填()里的数,再计算(指定学生上台练习) 看卡片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 12-8=16-8=13-8=17-8= 14-8=11-8=16-8=17-9= 二、练习: 1、游戏! 找凳子,学生手哪算式卡片找到有合适数字的凳子坐下,每组派代表上来比一比哪组又对又快。 2、找朋友游戏。 三四组发算式一二组发数字卡片 互相找朋友。 3、完成16页第1,2题 先提出问题再列算式解答。 4、第3题 开火车完成。 5、独立完成课本练习 第5——8题 三、课堂作业: 四、基础训练: 1、口算 2、听算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6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土地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和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估计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具准备: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小明邀请小朋友到他的新家参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情境图。 观察图画,说说在图画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说一说。 【设计意图:具体的情境导入,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经验先说一说对公顷的认识,了解学生的已知经验基础,为下面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打下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探究学习。 1、认识公顷。 (1)课件出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学生算一算: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列式:100×100=10000平方米 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2)想一想,说一说:1公顷有多大? 学生相互说说。 课件出示:100米长的跑道。 教师:这是100米长的跑道,这样的四条跑道围起来的面积就是1公顷。 出示:教学楼图片。我们的教学楼占地面积大约500平方米,这样的20幢楼房共占地1公顷。 教师: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想一想: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面积是1公顷? 学生说一说自己理解的1公顷有多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明白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利于学生对公顷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的感知、感受1公顷的大小,形成面积单位公顷的表象。】 (3)生活中“公顷”。 出示图片、文字: 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大约是170公顷 美丽的台湾日月潭面积大约是827公顷 北京中华世纪坛占地面积大约是4.5公顷 xx年,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755亿公顷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