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必备」最新小学数学乘法教案1500字通用8篇 |
内容 |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其中有苦也有乐。书写教案是教师工作最基础的教学任务,大部分教师的教案体现了教师对教学技能的追求,是否在寻找好的教案模板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最新小学数学乘法教案,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最新小学数学乘法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难点: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乘法(1) 第十周星期一第二节20xx--.0421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认识乘法(1))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 板书: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的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永各连加来算。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图。 (2)提问: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朵?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样算?求一共的朵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最新小学数学乘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产生.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3.培养学生推理、敏捷思维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一人根据算式口算出结果,另一人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 33=41=22=24= 23=31=12=44= 2.同桌的人互相背一背1~4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1)出示准备题:每次加5,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5 (2)问:每次加5,也就是后一格比前一格多1个5,第一个格是1个5,后面格子应分别是几个5相加呢?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强化每个格是几个5,并板书:1个5、2个5、3个5、4个5、5个5. 2.探究发现 (1)学习口诀:一五得五(以教师指导为主) 教师出示一袋乒乓球的实物图(也可以将实物图做成简单的多媒体课件),问:你们看见了什么?(指导学生根据图意说出:这是一袋乒乓球,有5个.)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1袋乒乓球有5个,也就是1个5,可以列一个乘法算式表示:51=5,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可以编出一句乘法口诀:一五得五. (教师板书:51=5一五得五) (2)学习口诀:二五一十(以教师指导为主) 教师再出示二袋乒乓球,问:现在有几袋乒乓球,是几个几? 问:2个5是多少呢?谁能根据这个图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师板书:52=10二五一十) 学习口诀: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学生自主探索) 第三、四、五句乘法口诀,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题意,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学生独立编写并填书. 教师再依次出示三袋乒乓球,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写出乘法算式,从准备题表格中找出算式得数,编出相应的口诀. 教师板书三个算式和三句乘法口诀. (3)问:看一看这五个算式和五句乘法口诀,它们有什么特点? (5的乘法口诀共有5句.每句口诀的前半句都表示几个5,后半句都表示得数.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间相差5.一个数乘5,得数最后一位上的数字总是5或0.) 最新小学数学乘法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认识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积。 2.在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联系与区别的过程中,体会求几个几相加列乘法算式比列加法算式简便。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连加 1.在分类中初步感知。 出示:4+4+42+3+65+5+5 9+1+22+2+2+2 谈话: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你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吗?跟同桌的小朋友一起商量。 根据学生回答把算式分为两类: 4+4+42+3+6 5+5+59+1+2 2+2+2+2 提问:你是怎样分的?(左边一组加数都相同,右边一组加数不相同。) 追问:我们来看左边的这组算式,每道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提问:你能再说一些这样的加法算式,并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吗? 2.在观察中体会意义。 课件出示例题的主题图。 提问:你能很快地数出图中一共有多少只兔,多少只鸡吗?你是怎样数的? 再问: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板书:2+2+2=63+3+3+3=12) 启发:这两道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3个2相加4个3相加) 提问:这两道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相同加数连加) 3.在操作中加深认识。 (1)按要求摆方块。 要求1:每堆摆2个,摆4堆。 提问: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几个方块,用加法怎样列式?也就是几个几相加? 要求2:每堆摆4个,摆2堆。 提问:每堆摆了几个,摆了几堆?可以怎样列式?也就是几个几相加? (2)同桌互动。 要求: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小朋友说要求,另一个小朋友按要求摆方块。再互相说一说,你们摆了几个几。 4.教学试一试。 出示花片图(每行5个,3行)。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花片?怎样列式?(学生自主列式) 交流:你是怎样看图的?是几个几相加?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5+53+3+3+3+3。 提问:两个算式的得数一样吗?为什么? [评析:几个几相加是乘法的生长点,学习乘法需从认识几个几相加入手。教者设计了对连加算式分类的活动,引导学生把几个几相加的连加算式从一组加法算式中分离出来,有利于学生感知乘法的实质。继而,通过观察归纳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的特点,用方块摆出几个几的操作,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几个几相加的算式的特点。这样,环环相扣,逐步深入,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对几个几相加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创造了建立乘法概念的条件。] 二、在问题解决中初步认识乘法 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第二个例题。 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谈话:请小朋友先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再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板书:2+2+2+2=8) 提问:(将电脑图片增加到6个2)现在是几个几相加,你能很快地写出加法算式吗?(将电脑图片增加到10个2)现在呢? 谈话:随着电脑数量的增加,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列加法算式你们感觉怎样?(太麻烦了)不要着急,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揭示课题:认识乘法) 2.教学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讲解:像这样(指2+2+2+2=8)4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成42,也可以写成24(板书:42或24),42读作4乘2(板书:读作4乘2)。 师生齐读。 提问:那么24可以怎样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读作2乘4) 边讲解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边板书。(略)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读写乘法算式,体会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提问:6个2相加,用乘法算怎样写算式呢?10个2呢?能分别说出62和210各部分的名称吗? 追问: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列乘法算式你们感觉怎样?(列乘法算式比较方便) 4.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先独立完成,再评讲校对,并让学生说一说,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5.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读一读算式,再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评析: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组织学生认识乘法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虽然不揭示乘法概念,但在强烈对比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用加法算太麻烦,用乘法算简便,感悟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对乘法基础知识的认识,用整体介绍、比较强化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乘法算式的结构。]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拍手游戏。 要求: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 同桌活动,一个同学拍手,另一个同学说乘法算式。 2.画图比赛。 画△:每份画2个,画3份。 提问:你是怎么画的?画了几个几?一共画了几个△?怎样列乘法算式? 画○:每份画3个,画4份。 提问:一个画了几个○?怎样列乘法算式? 3.改写算式。 出示课开始时让学生分类的连加算式。 提问:下面的算式中,哪些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试一试。 学生练习后,提问:为什么有的加法算式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4.出示玩具汽车图。(图略) 提问:一辆车有几个轮子?3辆呢?怎样列式?5辆呢?20辆呢?为什么不用加法算式来表示? [评析:首先用游戏的形式,呈现用乘法算的现实情境,重温认识乘法的过程,巩固对乘法的认识;接着引导学生再次观察课开始时的加法算式,判断哪些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在区别中加深对乘法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用乘法来思考,促进学生对乘法含义的内化。这样设计,练习的层次更清楚,形式更活泼多样,题材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课堂教学更有趣、有序、有效。] 四、课堂总结 谈话: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到了新的本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小朋友们课后找一些这样的例子,说给大家听。 [评析:课堂总结不是单纯地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而是让学生用学到的乘法概念去观察生活,既是对乘法概念回忆和加深认识的过程,又是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熏陶过程。] 最新小学数学乘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除了可以用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较简单,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正确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法的积。 3.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认识几个几相加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出示主题图) 谈话: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邻居小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小白兔是几只在一起的?小鸡呢?(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谁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板书:2+2+2=6(只)] 追问: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 谁能用算式表示小鸡一共有多少只?[板书:3+3+3+3=12(只),4个3相加得12]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同组小朋友可以互相讨论) 2.补充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例子。 谈话:第一个算式的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的加数都是3,它们都是相同的数相加。像这种相同的数相加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 比如,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谁会列式? (板书:2+2+2+2=8) 这个算式是表示()个()相加得8。 再比如,每组都是4个小朋友,像这样的3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式?(板书:4+4+4=12) 这个算式是表示()个()相加得12。 3.不同角度感知几个几相加。 (出示以53形式排列的玩具娃娃)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聪明娃娃,喜欢吗?表现好的小朋友都有机会获得这儿的聪明娃娃。有信心得到吗? 谁知道这儿一共有多少个聪明娃娃? 让学生独立观察得到:横看看是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 (板书:5+5+5=5,3+3+3+3+3=153个5相加,5个3相加)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算出来的都是这儿一共有的聪明娃娃的个数,所以得数相同,都是15。 [设计意图:通过安排一定量的同数相加的具体生动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构建乘法的含义打好基础。] 二、初步认识乘法 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谈话: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2+2+2+2=8)6张桌上呢?9张桌上呢?(请学生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 小朋友,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学生可能会说算式太长了,很麻烦) 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学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2.写、读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像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写作42=8或24=8。介绍乘号、乘数、积等名称。(板书:42=8或24=8,并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 指名口答想想做做第3题。 3.反思乘法的意义。 谈话:4个2相加,是怎样用乘法算的?在这里,42和24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对用加法计算感到太麻烦的情境,激发学习新算法的欲望,帮助学生感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三、加深对乘法的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聪明娃娃带了几道题目来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出示题目) 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看图在括号里填上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学生填好后集体校对。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摆圆片的游戏。先看老师是怎样摆的。(出示两堆圆片,每堆3个) 老师是怎么摆的?也就是摆了几个几?怎样列加法算式?怎样列乘法算式?你是怎样想的? 下面让小朋友自己来摆,听清要求: (1)每堆摆2个,摆4堆。 (2)每堆摆4个,摆2堆。 你先摆的是几个几?又摆的是几个几?怎样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算式填在书上。 在小组内校对后提问:比较这两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3.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都改写成乘法算式。 谈话:刚才我们求9张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写加法算式麻烦,现在你们会怎样列式? 4.(出示第69页试一试的跳绳图) 谈话: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能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提问分别出示: (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2)正在跳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3)甩绳子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谁能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开放性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自己这节课上表现怎么样? 最新小学数学乘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改成乘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简便算法方法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板演 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12个,每个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答:一共可以卖360元.答:一共可以卖360元. 引导学生比较,由于这两种解法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教师明确: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教师提问:在这道题里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 (第二种算法后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数,因此,第二种算法简便.) 教师明确: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改写成乘这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比较简便.(板书课题:乘法的简便算法) 二、学习新课 (一)教学例1: 1.组织学生讨论: (1)这道连乘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 (2)怎样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 这道连乘题如果依次计算,不容易口算得出结果.如果把后两个因数相乘,正好是10,再和第一个因数相乘,就可以很快地用口算算出得数.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教师质疑: 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为什么不改成? 3.练一练 (二)出示例2: 1.教师谈话:有时我们可以把刚才总结的规律反过来用,也就是一个数乘两位数,改写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 2.组织学生讨论: 口算不容易算出结果,我们可以把16改写成哪两个一位数相乘?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提问:第二种方法把它改写成或哪种简便?(显然前者简便,因此我们采用前一种.) 最新小学数学乘法教案(篇6)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第1课时,学生对于乘法意义的理解对后续解决有关用乘法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帮助。为了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教材提供了大量同数相加的现实情境,如坐小飞机,小火车和过山车的人数。从中概括出几个几的问题,从而引出乘法算式。并认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但考虑到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及孩子说的能力,我将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放在下一课时,只认识了乘号。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完成后面的习题,以对孩子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 二、说学生 由于二年级的孩子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所以在课堂上我给出说的模板,让学生学着说,有几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坐几人。 三、说教学目标 1:根据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说一说(几个几),写一写(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画一画等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3: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四、说教学重点 重点会进行加法到乘法的改写 难点会根据具体情境理解改写过程中每个数的含义。 五、说教学过程 (一)在教学中,首先给出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中让学生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初步感受几个几,并且会根据图意理解算式的意义。 (二)由于在第一个步骤中已经感受有了解决问题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所以在接下来我让学生通过和同桌交流自己观察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解决来独立完成。这个过程。在学生完成之后,我通过通过动画操作,进一步感受“几个几”与相同数连加的算式或实物的对应,使学生能将具体的同数连加的算式,情境用更抽象,更概括的“几个几”的方式进行表达。 (三)接下啦,通过远方的过山车来感受写7个2的繁琐,从而体会写成乘法的必要性,认识乘号,感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式更简便。从而解决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接下来三道乘法算式都让学生都说一说在具体情境中以及在加法算式中表示的含义,通过多说,来突破难点,理解改写过程中每个数的含义 (四)最后通过摆一摆进一步感受几个几,加数和个数的区别,比如,3个4,可能有学生会摆3根。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 反思:其实在学生说到有过山车上有14个人时,我完全可以说,你观察的是总人数,也就是说一共有14人是吗?那你能像我这样说吗?用手指出黑板上的模板。把学生拉回到解决问题的模式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先观察到过山车的问题,在观察到了小火车,其实这个时候我的重难点也是可以采取我教案设计的步骤进行的,只不过换个题目来解决就可以了,可是自己的修为还不够,乱了阵脚。 我只能说,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课堂上发生的事各位老师也看到了,我只能说,关于学生,一切皆有可能。努力修行,加强课堂应变能力。临危莫乱。 最新小学数学乘法教案(篇7) 乘法交换律 教学目标: ①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意义。 ②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总结得出乘法交换律。 ③会用字母公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并会利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和验算。 ④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猜想、验证、总结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知识的正迁移,自主探究乘法交换律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回忆加法交换律 师:同学们还记得加法交换律吗? 谁能用自己的话或者公式,或者举一个例子,说一说加法交换律? 生:a+b=b+a2+3=3+2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提出问题: 师:学了加法交换律你有什么想问的? 师:同学们加法具有交换律,减法、乘法、除法,也具有交换律吗?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 生:减法、除法没有,乘法有。 二、猜想验证,合作探究 1、提出假设 师:①这只是我们的猜想,到底是否成立,我们必须想办法去验证。 ②用什么办法去验证呢? 生:用算式法验证 师:得出结论后,用自己的话概括规律。 2、探究要求 (1)验证,减法、乘法、除法是否具备交换律、请写出算式。 (2)你发现什么结论,记录下来。 (3)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 3、小组合作探究。 4、汇报、验证规律。 三、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小结:减法和除法不具有交换律,乘法具有交换律。 师:你能举出乘法交换律的例子吗?这么多的例子举也举不完,能用字母公式表示一下吗?用字母表示ab=ba。 师:用语言怎样说?它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乘法交换律板书课题。 师: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 生:先假设(猜想)再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师:其实许多数学问题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研究。 四、思考引领,应用知识 1、根据乘法交换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472=72□38160=□□54a=□□ 8200□=□□409□=□□□□=□□ 2、把相等的两个算式用线连起来。 57+8612108 1648275+89 1081282164 89-7586+57 3、联系实际,巩固达标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在什么地方用到乘法交换律? 生:做乘法验算时,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来验算乘法,就是应用了这个定律。 4、计算下面两道题,并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140251=108123= (1)指名板演、集体练习 (2)讲评:在这两题的验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验算时只用乘2次,使计算简便。 (3)那你们说学了乘法交换律有什么作用呢? 生:可以简便计算过程: 师:利用发现的规律,说一说。 5、下面哪些题目利用乘法交换律可以简便计算过程? ①444213④555632⑦2680310 ②302512⑤450208⑧723456 ③700542⑥1800635⑨109606 总结交流: (1)因数中间有零或者未尾有零交换位置相乘一般情况下可以简便计算过程。 (2)其中一个因数由重复的数字组成的,利用交换律计算也有简便。 5、两个数交换位置相乘,有时会有简便的地方?想一想,三个数相乘利用交换律是否有方便之处呢? 师出示:47325=42573=10073=7300 生举例:27350=25073=10073=7300 总结交流:三个数相乘,若其中两个数相乘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交换位置相乘有方便之处。 五、全课的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学会了什么? 最新小学数学乘法教案(篇8) [教材简析] 在教学2~5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已多次经历编口诀的过程,对于计算几个几的方法、乘法口诀的基本结构以及在乘法口诀与乘法意义之间建立起联系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考虑到这一点,教材给学生留出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无论是根据场景图中的问题填表,还是根据乘法算式编口诀,大部分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增强数学学习的吸引力。 想想做做的安排侧重于把记口诀与用口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记中用,在用中记。同时,针对一些记忆难度较大的口诀,适当增加这些口诀的练习机会,以便于学生突破难点,加强记忆。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探索,总结出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6的乘法口诀。 2.培养简洁地表达和迁移类推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瞧,今天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电脑显示小动物们依次出现)你能口算一下小动物身上的算式吗? 瞧,小房子上面有些什么?(电脑显示小房子上面的乘法口诀)大家一起读一读。 提问:你能帮小动物们找一找他们的家各在哪里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显示在算式和口诀之间画线连结) 讲述: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玩一玩。 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观察场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谈话:来到儿童乐园,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想玩木马转转车吗? 提问:一次可以坐几人?(6人) 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人?3次、4次、5次、6次呢? 怎样知道2次、3次6次各坐多少人呢?把你知道的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 集体交流。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2)填写表格。 谈话:如果列表加一加,用怎样一张表呢?(师生共同设计出和例题一样的表)你能把这张表格填写完整吗? 找一人上黑板填,其余小朋友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现在你知道了什么?(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12人6次可以坐36人) 1次可以坐6人,就是几个6人呢?2次呢6次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写乘法算式,编口诀。 求几个6是多少会写乘法算式吗?口诀会编吗? 找一人上黑板写一写,编一编,其余小朋友把书上算式、口诀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写算式和编口诀的方法。 2.记忆口诀。 谈话:刚才小朋友们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一起把口诀读一读,记一记。通过编口诀,记口诀,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比较每一句口诀) 你认为哪一句口诀最好记,哪一句最难记?你想怎样记住它? 3.教学想一想的内容。 提问:刚才你们编了几句口诀,这些口诀能算哪些乘法题? 下面这些算式各用哪一句口诀? 6265616364 三、想想做做,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今天小朋友们真棒,自己编出6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来一个背口诀比赛,看谁背得好。 在小组内背,互相检查。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再来瞧一瞧儿童乐园里还有什么?(电脑显示大象)你能帮大象把算式算一算,并且说说用哪句口诀吗? 学生一起做题,写口诀。做完后提问:看看每个大象身上的题目和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再请小朋友们瞧一瞧,(电脑显示小辣椒、西红柿)今天它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想试试吗? 出示: (1)6个2相加是多少? (2)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多少? 一起做题后,一人汇报,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刚才小辣椒、西红柿听了小朋友们解答的问题非常满意,茄子老师还想考考小朋友们。 出示第5题图,瞧,茄子老师又提出了什么问题? 提问:你能看出搭1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正方体小木块吗?独立做题后集体交流。 5.想想做做第6题。 谈话:白菜老师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请大家看书上第84页第6题。谁能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你知道了什么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后,独立做题,集体订正。 6.游戏摸一摸,说一说。(袋子里有口诀、算式、数字卡片) 交代方法:每人从袋子里摸一张卡片,如摸到算式就说出口诀,摸到口诀就说算式,摸到数字就说出算式或者口诀。 以小组为单位做游戏。 四、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请大家课后把刚才想知道的问题与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总评] 这节教学设计有以下两个特色: 1.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习6的乘法口诀,学生已经历了几次编口诀的过程,所以张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充分地让学生观察、想像、交流、尝试。整个教学过程都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和交流中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编口诀,让学生记口诀,让学生用口诀。十分注意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 2.这节课的设计既实在又灵活。整个设计依据教材安排了6次独立练习,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反复练习乘法口诀,而且要求学生能记的要记,能背的要背,并体现了在用中记,在记中用;其次,教师最后设计了一个摸一摸、说一说的游戏,这个游戏虽简单,但它既训练了学生灵活地说出乘法口诀,并把算式、乘法口诀和得数紧密地联系起来,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